4月28日上午,果树研究所如期举办 4月学术沙龙活动,来自各研究团队的50余名青年科研骨干齐聚一堂,围绕林业与果业科研热点展开深入交流。副所长王勇参加交流活动,为活动搭建起开放共享的学术交流平台。
活动中,新进博士卢森堡作了题为《黄土丘陵区刺槐山桃(山杏)纯林及混交林水分养分利用策略研究与杏李团队调研》的专题报告。他系统展示了在黄土丘陵区生态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通过对比刺槐与山桃(山杏)纯林及混交林的水分养分利用效率、养分再吸收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不同林型的生态适应机制。结合实地调研经历,卢森堡详细介绍了山西省杏产业的区域分布特征、土壤类型适配性,以及杏、李科研团队在种质资源保存、育种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实践中的最新进展。并特别提到,团队目前正聚焦于抗逆品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研发,相关成果已在晋西北干旱区形成示范推广效应。报告引发热烈讨论,与会人员围绕混交林生态效益评估、杏李产业技术瓶颈突破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思维碰撞火花不断。青年科研人员纷纷表示,报告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为自身研究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会后,王勇副所长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学术沙龙在促进科研协作、激发创新活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学术沙龙不仅是思想交融的'孵化器',更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助推器'"。针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他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将实验室里的理论研究与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解决产业实际问题中提升科研价值;二是秉持严谨治学态度,深耕专业领域,以扎实的科研功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当前正值现代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也是青年科研人员建功立业的黄金期。" 王勇鼓励大家充分利用所内搭建的各类学术平台,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中彰显担当作为,为推动现代果业提质增效和果树所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